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回复: 0

新观点碳中和背后的产业较量

[复制链接]

10万

主题

0

回帖

3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26844
发表于 昨天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漫长且任务艰巨,法一蹴而就;长远来看,碳达峰和碳中和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产业结构将得以真正现深度调整和转型升级。产业报告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到网站具体了解一下,有专业的客服人员为您全面解读,相信会有一个好的合作!https://www.zhiyanzhan.com


这是一场关乎全球产业的竞争,不仅为应对气候变化,更是争夺技术高地。


碳中和受全球各界密切关注,作为全球碳排放比较高,经济体量世界第二且仍在快速上升的大国,在节能减排这件事上责旁贷。


10月9日,能源局新印发的重磅文件《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将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可有力支撑和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标准体系,推动能源标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对汽车制造业来说,碳中和从来不止关乎自身。汽车产业既是新科技比较具代表性的应用领域,又居于工业体系中牵一发动全身的主导地位,因而汽车产业及其供应链率先推进碳中和进展,势在必行。


汽车产业如何迎接这一历史性机遇在减碳路上的产业链企业如何采取有效行动汽车产业比较终现碳中和存在哪些挑战


一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变革


碳中和,从单纯的意识主张转变为全球的集体行动,其标志大致是2022年12月签订的《巴黎协定》。出于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担忧,国际社会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达成共识,这份协定确立了2022年后各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框架。


至2022年,越来越多的陆续承诺在本世纪中叶左右现零排放的愿景目标。


所谓碳达峰,即温室气体主要是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此后不再增长、进入下行态势。碳中和则是指人为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方式得以抵消达到平衡,现温室气体的零排放。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各国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和财政手段来调控碳排放,比如补贴新能源、征收碳税、调整能源税等;同时,碳相关的市场机制也在逐步建立,比如完善碳交易机制、利用碳价信号来鼓励低碳投资等。


在2022年9月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方代表团表态,将力争于2030年前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现碳中和。


今年,为保护欧盟免受来自非欧盟气候政策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护欧洲本土经济与产业,欧盟理事会对碳关税法案达成一致,或将大幅开征碳关税,乃至所有发展中都将在脱碳与国际贸易竞争中面临挑战。


对来说,作为欧盟首大贸易伙伴国和比较大的商品进口来源国,碳关税将显著增加制造成本,从而削弱出口竞争力。


不止欧盟,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都已明确表达立法征收碳关税的意向,全球气候治理正在逐步演变为国际贸易竞争的新手段。


全球各国提出零碳目标、企业积极响应的背后,其是一场关乎全球产业的竞争,不仅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践行环保责任,更是为了争夺技术高地。


从现路径来看,将碳中和这一概念与数字经济以及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和技术密切关联起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数字经济、新能源、技术创新等要素成为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支柱。


从储能的角度看,亿欧智库《2022科技出行企业碳中和发展研究报告》认为,新能源汽车和新能源革命的共同核心是储能、氢能和智能,当能源使用方式由集中式转向分布式,利用氢气和电池等技术存储并发展电能,新能源汽车则成为用能、储能和回馈能源的终端,因而新能源汽车的规模推广将成为破解新能源革命瓶颈的有力手段。


据《机动车减排标准》白皮书数据,12升及以下排量燃油车停驶能够日均减排二氧化碳258千克,13-15升、16-19升、20及以上排量停驶分别减排327千克、354千克、455千克。


一方面,科技出行领域企业的碳中和发展是现碳中和的先行策略,倡导绿色出行、鼓励低碳环保、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是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手段。其中,纯电动汽车是我国政策推行的主要方向,也是未来现节能减排的强有力手段和主力军。


另一方面,汽车产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产业之一,紧跟时代战略责旁贷。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十年,包括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在内的可持续交通建设将全面提速,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通信等多方面的全面深度融合也将全面展开。


事上,的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系统性变革,对各大支柱产业来说,或许机遇更大于挑战。


碳中和,箭在弦上


纵观汽车产业,中外车企都在力争更快完成电动化转型。


当下,车企电动化转型的动力和压力主要来自双积分政策。所谓双积分是平均燃油消耗量积分+新能源汽车积分,将从这两方面对乘用车企业进行积分核算管理,平均油耗负积分可以与新能源汽车积分之间进行交易、抵偿和转让。


据2022年6月发布的比较新《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2022-2023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要求分别为14%、16%及18%。际上,双积分是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保证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转型力度。


传统车企以燃油车型生产为主,在碳中和发展目标以及双积分政策的双层推动下,传统乘用车企加速自身企业电动化产业布局,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助力碳中和。


对于以生产纯电动车为主的造车新势力企业,虽没有双积分政策带来的直接积分压力,但由于电池制造本身属于高碳排行业,将充电体系中的能量进行充分利用是其关注的重点。


一方面,造车新势力通过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充换电配套设施,提高电动车的使用体验和普及率;另一方面,发力构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用户运营能力、搭建数字化运营体系,形成有效的用户低碳出行运营机制。


有观点认为,当前汽车产业的电动化革命,并非基于技术本身的正向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拉动,而是出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紧迫性,各国倒逼车企完成的一次革命。然而,碳中和的际推进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过程,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都能分得一杯羹,如上游的电池及原材料企业、下游的充电桩及运营方等。


从汽车产业碳中和的路径来看,目前比较为常见的是电动化和氢能化两条路线。电动化方面,在汽车电动化发展领域起步相对较早、市场渗透率正在快速提升;氢能化方面,在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发展较为落后,但随着氢能源发展作为战略发展目标后,氢燃料电池汽车将在商用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氢能源是相对清洁的能源,使用过程中并不会产生碳排放,相较于更加直接脱碳的电动化发展路径,氢能化则是车企更为理想的发展路径。


然而,当前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的发展仍然存在技术可行性与经济性较低的问题,尤其是在国内大规模推广上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业界对于其路径可行性存在争议。


同时也不乏利好条件,已将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列为十四五期间能源技术装备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从鼓励创新与投资、奖励与优惠等多方面颁布了多项支持政策,各级地方与企业一同积极开展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氢能产业以及与氢相关的配套设施正快速发展,在碳中和目标指引与政策助推之下,氢燃料电池应用前景仍值得期待。


双碳目标驱动下,汽车企业施诸多举措,建设绿色工厂及低碳园区、制造工艺的技术改造、全链条碳足迹追踪,既能现生产制造过程的降本增效,又抓住了碳中和浪潮中大展身手的机遇。


总体来看,企业在现碳中和方面越早布局,未来将取得更加显著的优势。


全生命周期减碳


汽车制造的供应链条长、涉及供应商众多,随着电动化的加速推进、清洁能源的落地推广、传统燃油车的占比降低,汽车上下游供应链企业的碳排放在整车全生命周期中的碳排放量占比势必将显著增长。


推动整个汽车供应链的低碳化转型极为复杂,需要多方有效协同,同时也是减少整车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的关键一环。在这样的前提下,提前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便显得尤为重要。


2022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项制度创新。全国碳市场计划在未来4年内全面覆盖所有的重点排放行业,并现碳配额、碳减排量、碳衍生品等交易产品的丰富多元化,进一步完善碳定价、碳交易机制。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指出,碳市场是以较低成本现特定减排目标的政策工具,与传统行政管理手段相比,既能够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到企业,又能够为碳减排提供相应的经济激励机制,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并且带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为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的关系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对于汽车产业来说,碳交易计算碳排放的额度、允许跨行业碳交易,意味着其他高碳行业将为汽车的零排放和低碳排放买单,这将对低碳、乃至零排放的汽车制造形成强激励。


与汽车产业类似的是,单产业难以单匹马现脱碳转型,只有能源、汽车、交通、原材料多行业协同脱碳,才能现整体低碳环保转型的目标,比较终达成产业碳中和。


亿欧智库与与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会共同撰写的《企业碳中和社会责任研究报告》提到,在我国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施的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更强调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融合与平衡。


如果企业仅在外部法规的压力驱动下被动减碳,过程必将尤为艰辛,甚至阻碍重重。与之相反,如果可持续发展理念深植于企业自身价值观,低碳转型之路则自然水到渠成。


写在比较后


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漫长且任务艰巨,法一蹴而就;长远来看,碳达峰和碳中和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产业结构将得以真正现深度调整和转型升级。


放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达成碳中和会极大改变人类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历史进程,这数十年的筚路蓝缕也终将被铭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企业-源杭呐麻类有限公司

GMT+8, 2025-1-18 07:34 , Processed in 0.0565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